言情小说尽在小火小说网!小火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南洋石油大亨 >第一五三章 煤铁资源153(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一五三章 煤铁资源153(1 / 2)

10月5日,第一支奔赴海外的石油勘探队从吉都隆港乘坐“005”号胜利轮出发。

“005”号胜利轮,是一艘经过部分改装的人货混装轮船,在货舱内装载了井架、轮盘、钻杆、套管、发电机、钻头、重晶粉、黏土等石油开采必备的全套设备,至于地震勘探用的检波仪、炸药、光点照相设备之类的东西一样都没有带。

生活舱除了充足的生活物资,就是这次远赴非洲的勘探队伍。

对外宣称这是一支勘探队伍,实际上是一支采油队。黄延义给这支由450名石油工人组成的勘探队布置任务,根本就没有勘探这道工序,到了目的地,他们会直接开始打井试采。勘探队中过半数都是日籍工人,总领队是日籍钻井工程师鸠山岩介,副总领队是自卫旅一营一连长王代成。算上安保、医生、厨师等生活服务人员,全船总共搭载了700多人,他们在海上航行20多天就能抵达加蓬沿海。

出发前,黄延义把鸠山岩介、王代成叫到了一个单独的房间内,在加蓬地图上给他们点出了这次抵达目的地之后钻井的详细地点。

黄延义点出的地方正是后世加蓬共和国甘巴油田的7号油井,7号油井大致位于甘巴油田的中部,即使鸠山岩介他们打偏一点,也不至于打不出石油来。

甘巴油田总储量大约只有4000多万吨,原油的品质也只能算是中等,含硫量低于1%,恩氏黏度在30左右(常温下水的恩氏黏度为1),原油品质比不上中东地区的轻质原油,不过贵在它埋藏浅,油藏埋深不超过600米,便于开采,而且甘巴油田靠近海边,开采出来的石油非常便于往外运输。

开采石油是一项非常讲究开采成本的商业活动,现在的石油价格基本稳定在1。8美元/桶,而且这个价格会一直维持到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前的1971年,开采成本如果控制不好,很容易让石油公司亏损到破产。

历史上,大型石油企业,被资金拖垮的不在少数。石油企业被资金拖垮的原因大致有三,一个是勘探期时间过长,通常勘探一个油田,耗费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时间,皆有可能。第二个原因是开采成本过高,如果石油埋藏过深,在钻井时每多打100米,耗费的金钱将成几何数上升,投入产出比过高,同样会造成亏本。第三个原因,就是石油品质问题,如果开采出的是高硫重质原油,如委内瑞拉的部分原油,在市场上卖不动,同样会亏本。

黄延义开采甘巴油田,省去了勘探这一重要步骤,这就节省了大笔经费和时间,时间对于石油队伍非常重要,一支勘探队在野外每多呆一天,薪水和生活支出都不是一个小数目。

根据黄延义自己估算,甘巴油田每桶原油的开采成本可以控制在35美分/桶左右,比这个时期沙特和科威特油田的平均开采成本30美分/桶只高出一丁点。

在黄延义购买的石油勘探许可范围之内,距离甘巴油田70多公里外的埃希拉油田,埋藏深度也在600米左右,开采成本与甘巴油田几乎相等。埃希拉油田的油藏是加蓬少有的轻质低硫原油,储量也有4000多万吨,而且这个油田离海岸线只有20多公里,同样方便往外运油,只需要从海边往内陆埋20多公里的石油输送管道即可。

不过黄延义暂时没有将埃希拉油田的地点告诉鸠山岩介,饭要一口一口的吃,等明年实邦加炼钢二厂能生产石油管道之后,黄延义才打算再去开采埃希拉油田。

海外石油队带着满怀的期望出发后,黄延义才把目光投向实邦加湾,实邦加年产50万吨生铁项目的铁矿石原料问题,到现在还没有着落。

砂劳越州有煤矿、锑矿、铝土矿、粘土、高岭土、石英矿等矿产,唯独没有铁矿,即便有也是一些分散的小铁矿,不具开采价值。北婆罗洲(沙巴州)有铁矿,但位于高原地区,产于超基性岩风化层中,铁含量为40%—49%,选矿有难度,运输也很困难,不在黄延义的考虑范围之内。

距离砂劳越最近的铁矿石以及煤矿产地自然是印尼,印尼铁矿石总储量在21亿吨以上,而且铁矿石品质很高。

但是,到印尼去开采矿产需要等待时机,眼下印荷双方正处于战争状态,黄延义让吕登科的信息处密切关注着印尼的局势。

11月15日,印尼沙里尔政府与荷兰签订了《林芽椰蒂协定》。协定规定,荷兰承认印尼共和国在爪哇、马都拉和苏门答腊行使事实上的主权,印尼共和国必须同荷兰扶植的联邦区联合组成印尼联邦,并参加以荷兰女王为元首的荷兰—印尼联邦,在经济上要恢复和赔偿外国资本在印尼的财产和损失。

协定签订后,英国远东军队开始大规模撤离印尼,预计到本月底将全部撤出,英国人不想再为荷兰人的殖民地牺牲自己士兵的性命了,荷兰人将在印尼重新组建起一支15万人的军队。

11月19日,沙里尔政府部分机构从印尼共和国临时首都日惹迁往雅加达(日本人统治时期改名雅加达),**以及军队指挥机构仍旧留在日惹。

根据去年8月颁布的《“四五”宪法》,此时印尼的政治体制为议会内阁制,由**控制政府的日常事务,而苏加诺担任的**仅是一个精神领袖存在,属于“虚位”**。副**哈达与**沙里尔从30年代初期就一起革命,一起流亡,一起坐牢,俩人有着深厚的革命友谊和合作基础,哈达和沙里尔在印尼民众中也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只是从《林芽椰蒂协定》签订后,反对沙里尔政府的人越来越多了。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