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小火小说网!小火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玄幻奇幻 > 沧海异世录 >第五十八章 隆昌军58(2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五十八章 隆昌军58(2 / 2)

罗凯当时有心顶撞几句,但转念一想自己是降将,在官军这边原本就矮人一头,这种事也争不出个名堂,当时只得领命,但俩人之间的嫌隙是越来越深。

部署停当之后官军便对耶轮军的防线发起了进攻,对方明显也是有经验的,等官军渡河到一半这才发动进攻,此时已经渡河的部分官军在李云成的指挥下立刻组织反击,打算坚守住滩头阵地,为后续部队渡河赢得时间。

这也是罗凯第一次见识到隆昌军的实战能力,即便在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隆昌军先头部队也毫不慌忙,数次打退了成倍敌军的进攻,为后续部队渡河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罗凯久跟官军打交道,但战斗力如此强悍的部队还是第一次见到,罗凯这才明白为何郑铎宁可耽误突袭的时机也一定要等到隆昌军到来,有这群家伙在,这次天国恐怕是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随着官军主力陆续渡河,战场的局面逐渐发生了逆转,李云奇指挥大队人马对耶伦军发起了冲击,面对陀陀骑兵,耶轮军显得不堪一击,最终防线是迅速崩溃,整个战斗仅仅用了一个白天就宣告结束。

这次战斗给罗凯留下的印象极深,无论是李云奇的指挥若定,还是陀陀骑兵战斗力之彪悍,都是罗凯印象中的官军是难以比拟的,罗凯隐隐觉得李云奇以及隆昌军势必会在今后大放异彩。

突破了京河防线后官军是直扑帝都,这回他们没有再遇到什么阻碍,是顺利兵临帝都城下,对于官军来的那么快,帝都方面也有些搓手不及,一度有人劝说昙宗迅速迁都,但后者有些舍不得帝都的繁华,于是最终下令死守。

面对帝都的深沟高垒,陀陀骑兵这回就丧失了用武之地,故此李云奇尝试了一下强攻,结果并不理想,罗凯此时头脑还算冷静,劝说李云奇放弃强攻,等后续援军抵达了再做了处置,李云奇总算还是听进了这个建议,下令全军是暂时按兵不动。

不久由拓跋重荣率领的官军主力也抵达了帝都城下,由于拓跋重荣官爵高,资历老,故此前线的指挥权就转移到了他手上,拓跋重荣对于帝都的城防有些忌惮,故此提出了长期围困的策略,但这一提议遭到了李云奇和罗凯的联合反对。

李,罗二人都很清楚如今帝都的防守空虚,假如不能尽快一鼓作气拿下,等到南北两路的耶轮军主力回援,战事势必会变得旷日持久。

面对李,罗二人的反对,拓跋重荣显得也有些犹豫,为此李,罗二人几次找到拓跋重荣是一再解释说明,最后总算是打动了后者,决定对帝都发动强攻。

此时已经来到了永庆八年的一月,帝都附近的天气是严寒刺骨,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官军对帝都发起了猛攻,事先罗凯跟袁世贵等人私下商议过,自己这些人是投降来的,还没有取得官军完全的信任,这次攻城大伙一定得好好表现,一来表明众人的忠诚,其次也显示一下他们的战斗力,故此攻城开始后罗凯所部表现得格外积极。

当然帝都的防守也不是纸糊的,头两天官军最终都是无功而返,这让拓跋重荣又有些动摇,不确定是否该继续这么强攻下去,为此罗凯和李云奇都有些着急,第三天他们俩都亲自上了第一线,跟将士们一同攻城。

受了李,罗二人的鼓舞,前线将士是奋力拼杀,终于袁世贵手下的校尉霍真带队率先占据了城头,而李云奇的那名堂弟李云成则率队迅速跟进,在他们的奋战之下,官军终于一举攻克了外城。

然而帝都毕竟是东陆的第一大城,其有内外两道城墙,耶轮军当时又迅速退守内城,官军是迅速跟进,双方激战到临近黄昏,渐渐的耶轮军不知怎么似乎丧失了斗志,结果官军又一举攻克了内城,是杀进了帝都。

原本官军以为还得经历一番巷战,可没想到耶轮军只是象征性地抵抗了一下便撤出了帝都,事后罗凯等人才得知原来昙宗得知外城失守,内城告急,觉得帝都是难以坚守,他不愿再坐以待毙,于是便率领耶轮军主力从西门冲杀了出去。

官军得知这些是迅速追击,还真抓获了不少耶轮军的高级官员,但昙宗夫妇等首脑还是最终得以逃脱,为此官军众将是懊恼不已,有些人就把怨气发泄在了帝都的百姓身上,以抓捕耶轮军余孽的名义是大肆杀戮劫掠。

罗凯得知此事是大为震惊,他是耶轮军出身,以前攻克城池最多是掠夺那些官员富豪,很少会惊扰老百姓,而如今这些官军的举动简直跟土匪无异,要知道这里可是京城,将来天子说不定还得回来,闹成这样是成何体统?

于是罗凯一面派兵保护皇宫以及一些重要的衙门,而其本人则找到拓跋重荣,请求其严令各部停止劫掠。

其实官军破城之后大加劫掠时常发生,拓跋重荣对此已经见惯不怪了,在其看来如果不是这样,将士们不会有战斗力,但他也觉得把京城闹得乱七八糟有些不好交待,于是便下令各部停止劫掠。

即便有了拓跋重荣的命令,这场惨剧也一直持续到第二天下午才渐渐结束,结果就是已经有成千上万人家破人亡,或者遭遇了洗劫,事后统计只有两支人马没有参与劫掠,其一是罗凯所部,其二就是李云奇的隆昌军。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