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小火小说网!小火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其他类型 > 我,路明非,赛博龙王 >第九章 统御大地141(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九章 统御大地141(1 / 2)

尼伯龙根,原芝加哥市区所在的地方,密歇根湖畔。

庞大的无人军团正在展开,列队前进的装甲部队正在打破行进的队列,沿着湖畔的平原,像是一朵盛开的鲜花般四散开来。

看起来就像是飞天巴士的各式浮空车一马当先,越过地面上的机械军团,朝着远方冲去。

坦克们的电机引擎正在低声嗡鸣着,在硫硅电池组带来的庞大能量输出下,由炼金金属制成的常温超导材料所驱动的电机引擎,让这重达六十余吨的战争巨兽像是小汽车一样在黑色大地上轻盈舞动。

机兵战车在向前奔袭的同时展开,无数细小的无人机一架接一架地从车身顶部的开口飞起,冲向天空,迅速通过网络进行组网,分配各自的任务,然后像是炸开的满天星冲向远方。

其中的大部分跟着浮空车远去的方向,像是几朵黑色的,散发着刺耳破空声的乌云。

就在无人机飞起组网集群的同时,机械傀儡已经被释放,释放支架在车身尾部的舱门处伸出,不等这些机械傀儡慢慢展开,这些数量庞大的机器人一个接一个被释放机构“踢”了出来,像是一个个在地上弹跳的足球。

它们一落地就将折叠的四肢伸展,灵巧地在地上打了滚缓和掉冲击力后,从背后抽出武器上膛,便随着军团向前冲锋。

C-6型战斗机器人,他们身上类义体结构带来的灵活性,以及硫硅电池带来的强大动力,让这些机器人仅凭借两条腿的奔跑,却可以跟上在前方冲锋的八个轮子的机兵战车本体。

这些全身黑红色涂装的机器人和最开始的样子大相径庭,虽然脑袋还是那个单调的摄像头。

但在这些机器人的正面,已经覆盖了简易的炼金甲片,护住了诸如电池组,关节,控制核心等脆弱部位。

它们手里拿着的不再是廉价的折叠枪托AR-15步枪,而是由夜之城生产,设计来自诺科塔公司的拳头产品,D5-copperhead(铜斑蛇)突击步枪。

这是一款中程全自动突击步枪,带有三十发的弹匣,6.8毫米的炼金金属弹药带来了比这个世界通用的步枪子弹更强的穿透力,即便是当今美国标准四级的防弹插板也无法抵御铜斑蛇的中近距离直射火力。

这种大批生产的突击步枪秉承着基本的功能性和可靠性,没有叫人爱不释手的匠心或者巧思。有的只是一脉相承的苏系武器的简单粗暴,由较重的6.8毫米弹头所带来的那值得信赖的冲击力本身就是一种可喜的品质。

但对于那些跑起来相当于小型汽车冲撞的死侍们,常规口径的炼金金属弹药却还是有点不够看。

因此,在这一同狂奔冲锋的机械傀儡中,有着一些在体型上和C-6型机器人差不多,但持枪手臂更为粗壮的机器人跟在C-6机器人集群后面,它们是C-6MG型,经过特别加固的臂膀可是持握更为重型的枪械,以提高电机出力减少电池续航而带来的更强力量,可以携带额外的重型弹药。

31型重机枪,这个立起来可以充当承重柱的重火力制造者现在被C-6MG型背在身上。它由军用科技下属公司——宪法军工所设计生产的一种大型全自动重机枪,最初的目的是安装在装甲车和自动炮台上,充当重火力支点。

采用弹链供弹,12.7毫米的大口径穿甲燃烧弹,其位于枪机下的子弹箱最多可以一次携带三百发子弹。考虑到机器人的承载力以及续航,单个C-6MG型最多携带六百发备弹,加上枪身内的供弹,达到了九百发。

本质上,击发手段仍旧是传统的火药燃气推动,但在枪管处额外附加了小型的硫硅电磁组和电磁加速轨道,可以为在枪管里出膛的子弹提供加速,让子弹的初速媲美由技术充能武器射出来的充能弹头。

尽管电机引擎的运转声并不会带来太大的噪音,但机械集群脚步的轰鸣声比燃油机械更甚。

这是一场演习,一场由两支重装铁人合成部队进行相互对抗的演习,这是一场金属的战争。

两个不同的战斗AI,分别取自2069年统一战争中战争双方。来自新美国军用科技的蓝色爱国者,以及来自荒坂和自由州联盟的自由之枪。

虽然这两个AI的本质只是路明非这个庞大意识的一段记忆,但路明非切断了这两个AI之间的一切交互,只余下来赛博空间的庞大算力支持。

在这两个AI的统御下,两支旅级合成部队正在飞快展开,来自荒坂和军用科技对于合成化的不同理解开始在尼伯龙根的黑色大地上交织。

在这里,路明非关闭了夜之城对于这两支部队的导航,并删除了它们对于尼伯龙根内的一切地理数据,也就意味着它们还得自己重新开地图。这也是为了尽可能地模拟真实的战场环境,让它们通过旋翼无人机、高机动侦查部队以及各联网单位获取战场态势和信息。

带有对空武器的无人机在战场上空交织,争夺着仅属于这些小精灵的制空权。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无人机则幸运地穿过重重火线,在黑色大地上快速掠过,将所有重要的点位扫描录入数据库,以供这两支部队的“指挥部”做出正确的判断。

作为两个专门用于战斗的AI,它们并没有现实意义上的指挥部,它们以代码的形式存在于部队的指挥网络中,每一个无人机的摄像头,机械傀儡的眼睛,战车身上的传感器都是它们感知的延伸,战场上发生的一切都像是发生眼前一般,身临其境。

而在战场的边缘,两支部队的火力支援营都不约而同地在进行高速机动,它们像是两个在圆上面的点,在这个方圆上百公里的战场疯狂地绕着圈,好似一对拥抱在一起飞旋的舞伴。

它们时不时地急切停下,无人的机械落下支架,散发着蓝色电光的电磁轨道炮立起,在清脆的空气炸裂声中,将轨道内的炼金炮弹投送至五十公里外的战场中心,将那里被标记出来敌军炸为一地零件。甚至还有由固体燃料推进的火箭弹,这些大家伙能携带数百公斤的炼金药剂,被引爆后燃起的烈焰能将方圆数百米的一切化为灼热的钢水。

最开始发动突击的浮空车们早已被随着装甲集群前进的野战防空击落了大半,落在黑色大地上的残骸满目疮痍,火焰从被打穿的孔洞中流淌。

合成部队,无论是在哪个世界,都在上世纪的下半叶开始陆陆续续地出现理论雏形。在冷战的末期,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幅发展,社会的生产力有了长足的进步,而随之到来的,则是军事理论的变革。

就像是机枪出现后,大规模的步兵集团冲锋战术的淘汰,人海在无穷无尽的弹雨面前,不过是拍碎在礁石上的海浪。

最初由美国的空军所提出,旨在通过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来提高军队指挥和控制的效率,随后便在其他军种也逐渐铺开。

但在这一时期的系统受限于当时的电子技术水平,以及较为臃肿的军队架构,无法支撑更加复杂数据的实时运算,只能依靠预设的规则和程序,执行复杂程度较低的自动化操作指令。

但随着时代的前进,技术的壁垒终将被突破,大量下发的传感器,以及可以接入网络的赛博义体和脑机接口,让军队命令的传达终于从口头传达变成了通过网络直接引入士兵大脑中。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